《日瓦戈醫生》是博里斯・帕斯捷爾納克的傑作,他是 1958 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。與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羅斯作家的作品相比,這本書擁有更具詩意的特質,儘管其敘事、人物塑造和心理深度相對較弱。可能由於翻譯問題,閱讀體驗感覺有些支離破碎。對俄羅斯歷史的不熟悉也妨礙了對敘事歷史背景的理解。
主角日瓦戈醫生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生活抱負的人。他熱愛寫作,渴望過上寧靜的田園生活。然而,他所生活的國家和時代使這個夢想無法實現。在革命的背景下,他與家人逃往西伯利亞以避免迫害,沿途目睹人們的生活如何因動亂而改變。剛到西伯利亞不久,他被徵召為軍醫,目睹戰爭的殘酷和無謂。戰後,他的生活沒有安全感,與家人分離,但他仍然堅持寫下許多詩篇。儘管日瓦戈醫生以悲劇結束,但他的經歷和作品生動地傳達了那個時代的動盪和無情。
日瓦戈醫生的情感生活層次豐富,反映了他對現實的態度。他與托尼亞的婚姻代表了對生活安排的被動接受 —— 缺乏激情但尚可忍受。他與拉拉的戀情源於對現實的不滿,渴望擺脫束縛,追求激情和壓力的釋放。在他最後的日子裡,與瑪麗娜的陪伴象徵著一種絕望的狀態,他只是被動地忍受,沒有情感上的依附。
這部史詩般的作品讓讀者通過主角了解一個時代。對普通人來說,俄羅斯的革命時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災難。這本書描繪了許多角色的命運,其中許多比日瓦戈醫生的命運更為悲劇。以日瓦戈為代表的俄羅斯知識分子心懷不滿卻感到無力,只能通過詩歌和其他文學創作表達他們的內心旅程。